從基因、壓力到環境:解析減肥迷思,找到健康瘦身的原動力

by | 12 月 21, 2024 | 營養 | 0 comments

在 Emma 營養漫談 S2EP3 中以「熱量赤字(減重)」為主題,從多個面向探討現代人常見的減肥迷思,並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瘦身觀念。以下是針對該集 Podcast 內容整理摘錄出的重點:

一、農業革命與多元飲食

節目開頭從歷史角度切入,引用《人類大歷史》一書,探討農業革命如何影響人類飲食結構。

  • 農業革命前,人類以採集狩獵為生,飲食多元豐富,身體也較為健康。
  • 農業革命後,人類開始大量種植特定作物,飲食種類減少,導致健康問題增加。

此觀點與「地中海飲食」等提倡多元化飲食的健康觀念不謀而合,強調攝取多樣蔬果的重要性。

二、「貪食基因」與熱量迷思

節目探討現代人難以抗拒高熱量食物的原因,並引用《住在腦內的肥胖駭客》一書,提出「貪食基因」的概念。狩獵採集時代,祖先為應對食物來源不穩定,演化出「貪食基因」,傾向攝取高熱量食物;現代社會食物充足,但「貪食基因」依然存在,導致人們難以控制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Emma 營養師認為,減肥不應過度強調「計算卡路里」,而應注重食物種類和份量控制:

  • 先後順序很重要:應先學會正確的飲食知識,調整身體機能,再考慮熱量控制。
  • 過度計算卡路里: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反而影響健康,造成減肥效果不佳。

建議:以「御飯糰」作為「乘法飲食」教學工具,學習正確的飲食組合和份量控制。

三、壓力與情緒性飲食

節目進一步探討「壓力」對飲食的影響,並分析兩種不同的壓力反應:

  • 壓力胖:因壓力而食慾大增,傾向攝取高熱量食物來舒壓。
  • 壓力瘦:因壓力而食慾下降,甚至無法正常進食。

Emma 營養師指出,壓力會影響食慾,進而導致情緒性飲食。

  • 壓力荷爾蒙:影響腸道內分泌系統,導致食慾增加、渴望高糖高脂食物。
  • 情感連結:某些食物與快樂記憶連結,成為心靈上的舒壓方式。

建議:

  • 熬夜工作時,更應注意飲食均衡,避免因體力耗盡而選擇不健康的食品。
  • 可提前規劃飲食,選擇健康的食材和餐點,減少外食和零食的攝取。
  • 可準備優格等健康零食,在壓力大時適量食用,避免因過度飢餓而暴飲暴食。

四、環境影響與家庭支持

節目探討現代社會充滿各種飲食陷阱,例如:

  • 韓劇中出現的美食場景,容易引發觀眾的食慾,造成不健康的飲食選擇。
  • 家庭成員飲食習慣不佳,會影響個人維持健康飲食的決心。

建議:

  • 循序漸進調整飲食,從「偏健康」的原型食物開始,逐步轉變到「抗發炎」和「懲罰飲食」的比例。
  • 善用健康餐盒、料理包等資源,規劃每日三餐,減少外食和不健康食物的誘惑。
  • 全家人共同參與健康飲食的計畫,相互支持和鼓勵,營造良好的家庭飲食氛圍。

五、喝水與減肥的關係

節目最後探討喝水與減肥的關係,並解答聽眾的提問。

  • 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多,都會影響新陳代謝。
  • 多喝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提升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肥效果。
  • 多喝水並非減肥的萬靈丹,初期體重下降可能與排除水腫有關,並非真正減去脂肪。

建議:

  • 建議每日飲水量以體重計算,每公斤體重需攝取 30cc 的水。

六、找到健康瘦身的原動力

節目強調,減肥的關鍵在於找到內心的原動力,並將健康飲食融入生活。

  • 驅使行動的關鍵是心態,要明確知道自己為何要減肥,才能持之以恆。
  • 健康瘦身不應只是追求體重數字的變化,而是追求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透過本集 Emma 營養漫談的分享,希望聽眾能破除減肥迷思,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找到健康瘦身的原動力,並將健康飲食融入生活,享受由內而外的健康美麗。

內容整理自 Emma Talks podcast –【S2EP.3】熱量赤字不是減重唯一真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