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生活、別努力過度!不快不慢剛剛好就好

by | 4 月 3, 2022 | 營養, 活絡芳療, 營養美一天, 肯尚活絡哲學 | 0 comments

人生總是要經歷過一些磨難,才能增長智慧,就像昆蟲生活史中的「完全變態」,要經歷「蛻變」才能對世界、對自己包容多一些。中年後的我,對人生的體悟「生活舒適就好、關係剛好就好,該鍛鍊的是身體、該放軟的是心裡、該放空的是腦袋」。

從心理開始影響生理

在營養門診中,經常遇到心理影響生理的客戶,在沒有適當的排解下,引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無論短期長期,身體皆概括承受;他們會來到我的門診,是希望得到飲食協助,想改善當下身體出現的問題,然而,他們當中,極少數認知到自己是因為壓力,而有了身體不適的果。

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大多數人,對壓力造成身體崩壞的機轉還是一知半解。大多數都是想解決目前腸胃道的徵狀、或者是新陳代謝的異常,但是經過問卷評量、客觀數據評估後發現「壓力」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己是因為壓力而身體感受到不適,總覺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不做誰來做?

壓力和責任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常常是理不清楚的,但是什麼時候該往前衝、什麼時候該停止,我認為 45 歲後,該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來到肯尚的初診客戶,一定會填寫一份自我症狀的量表,依據各個症狀的程度及頻率下幫自己打分數,這份問卷總是透露給我們照顧團隊許多訊息。

並不是症狀越多分數越高,壓力越大,門診也曾遇過所有症狀都無感,每項都填寫「0」的客戶,心理壓力可能是相反的,長期壓力累積,大腦切斷身體的訊號,進而「漠視」身體的不舒服,這樣的個案不佔少數,必須透過客觀的數據說服,理解壓力造成的健康警訊;雖然客戶當下可能仍半信半疑,要等營養療程過一段時間,才能提高身體察覺力,體會身體的變化。

從生理反過來改善心裡

肯尚的客戶有相似的特質,都是很有責任感、期待完美、很積極讓工作有所成就,在未達標的過程中「壓力」會在腦袋中一直一直變大,對身體的指令也不斷的增強,針對心理影響生理的客戶,肯尚反而用另一種角度來提升客戶的「抗壓性」。

從營養著手,先改善生理,生理改善了、心態轉換了,心理的問題反而變得不棘手了。其實我後來發現一個秘密,肯尚的客戶很多思考是為了別人,為了家人、為了公司、為了父母的期待,鮮少會關愛自己;照顧過程中,開啟了「愛自己」的開關,每一個計畫的執行、每一個行為改變上的配合,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身體有愛就有了希望,說這些可能大家會認為沒有科學邏輯,但是這可是我個案照護屢屢成功的關鍵。

心理壓力如何影響生理呢?

當大腦接受到壓力的訊息,隨即在生理產生的一連串壓力內分泌的瀑布反應,「壓力」影響了下視丘協調腺體的功能,包含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等內分泌腺體,「壓力」促進腎上腺皮質素分泌,直接造成了肺臟支氣管擴張、心臟節律、讓血糖、血壓升高、胃酸大量分泌。

而「壓力」也刺激了腎上腺髓質,促進交感神經分泌腎上腺素,進而影響了自律神經的平衡。因為壓力影響生理的層面極廣,在了解背後的生理作用後,也不難想像,壓力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在下列的專科門診中:新陳代謝科、婦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腸胃科都可以找到一些病患是因為「壓力」而造成生病。

如果我們沒有察覺「壓力」已造成生理的失衡,適時調整生活型態,並尋求專業且有系統營養支援的話,那麼,最後不得不讓我們踩煞車的症狀或疾病,會讓我們花更多成本,才能找回身體的自癒力。

試著想像一下,身體就像個 24 小時運作的工廠,各個器官代表不同的部門,彼此串連成為不同的系統,系統與部門間需要內分泌或賀爾蒙作為訊息傳遞與放大訊號。

避免賀爾蒙、內分泌不混亂的關鍵在於「營養攝取與睡眠」,簡而言之,如果想讓自己爬得更遠、飛得更高,無論是即將應試的孩子或者是面對多方壓力的成人,一定要重視「睡眠及營養」,基礎打好了,「抗壓力」就提升了。

對壓力的反應。圖片來源:Wikipedia

從營養出發的生活型態調整,減壓生活從這開始

我們在「蛻變」的過程中,腦力、體力和意志力是否都有鍛鍊,還是只鍛鍊心志、腦力,遺忘了體力。在這幾年的自費門診中,門診的個案「癌症年輕化、生育力降低、免疫力失衡」,在西醫門診後有些狀況,藥物無法改善下或不希望依賴藥物太多的人才會開始找營養師;飲食治療不是三天兩天就能改善,生活型態的介入需要身、心、靈都開始調整,最終才能讓身體找到自己的恆定。

我們必須知道疾病怎麼來,才能找到方法讓疾病走,但是前提必須在身體還能正常運作下,也就是治療要趁早,肯尚做的是「生活型態的治療」,這是在預防慢性疾病中最關鍵卻也是最煩瑣的步驟,成功的機率不高,因為病患是我們的成員,但是肯尚所設的一些配合門檻及支援系統,讓成功率提升,我們希望能做到「上醫治未病」,也希望每一位來找肯尚協助的個案,每一位都健健康康,「在生活中好好享受生命」。

延伸閱讀:營養師同行:談積極帶來改變的理論及真實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