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動起來!聰明預防熱傷害的 6 種方法~

by | 5 月 5, 2021 | 勤動, 時間運動旅人 | 0 comments

立夏,為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在國曆5月5日前後,「立」表「開始」,因此立夏就代表夏季就此展開。古云:「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是說立夏當天青蛙如果不叫,夏季將多雨。

表示濕熱的季節到來,除室內運動外,不少人也開始會在外面運動,流汗的程度也變多。在夏天若過度流汗,精神、體力會更感疲勞,因此,熱傷害發生的機率逐漸上升。 至於熱傷害有哪些?以及還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運動中熱傷害呢?

熱傷害有以下類型

  1. 熱痙攣
    因在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時因流汗過多或在休息時補充過多開水而非電解質溶液 (運動飲料),促使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形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導致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
  2. 熱暈厥 (眩):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使大量血液和因久站而回流不順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
  3. 熱衰竭:主因是因為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
  4. 熱中暑:為4種症狀中最嚴重,大多因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熱中暑分成兩種類型,分別為傳統型中暑和勞動型中暑,傳統性中暑多指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常發生於高齡者、幼童及慢性疾病患者,而勞動型中暑多高溫高熱環境中的工作者,例如:勞工與農夫等。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 40°C,最後中樞神經異常,可能會引發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預防運動熱傷害的產生

  1. 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若是感到口渴時,通常身體已脫水2%了,運動前中後都要一直喝水。
  2. 避免高濕熱環境下運動,例如早上11點到下午2點間,盡量在一大早或晚上時運動,如果真的太濕熱,建議在室內運動。
  3. 穿著透氣涼爽且亮色的服裝
  4. 做好防曬,盡量不要讓陽光直射身體,且搭配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5. 適度喝含鹽飲料或運動飲料。
  6. 如果覺得任何不舒服,馬上到陰涼處休息。

Reference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二十四節氣-立夏
  2. 衛生福部部國民健康署。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

延伸閱讀